今天给各位分享混凝土水化热曲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混凝土水化热时间曲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走势
1、砼浇筑完后四小时左右后开始升温。保温养护作用:减少砼表面的热扩散,减小砼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砼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
2、测温的混凝土结构为2m立方体,模板为木板,浇筑混凝土2小时开始模板外保温,74小时拆除保温层,122小时拆模,环境温度在18~20oC。
3、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变化,它大概是会分为这个三个阶段的,一个是初试阶段,一个是凝固阶段,一个是凝固而生的,这么一个成型模的一个阶段。
4、.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5、大体积混凝土第四天到五天左右最高温度。通过查询建筑类资料得知,大体积混凝土大概在四天到五天左右内部温度是最高。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长江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与分析?
1、该文以某长江大桥主墩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为背景,通过在施工前和施工中采取一系列温控措施,有效地防控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措施如下: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温控措施: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或采用低热水泥,以减少水化热。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填埋块石,既可以节省混凝土,又可以减少水化热。降低浇筑温度 。加速散热措施。
4、当设计无要求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应控制在25℃以内。
5、大体积砼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情况各异,砼原材料品质的差异较大,因此控制温度变形裂缝不是单纯的结构理论问题,而是涉及到结构计算、构造设计、材料组成和其物理力学指标、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综合技术问题。
6、混凝土一次浇筑的高度根据浇筑部位的不同,从0.7m到2m不等;题主这个承台厚度达到4m,如果想一次浇筑到位的话,不是不行但是投入将相当大,而且危险系数很大。
塔楼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控制措施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措施如下: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大体积混凝土常见的温控措施: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水泥用量或采用低热水泥,以减少水化热。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填埋块石,既可以节省混凝土,又可以减少水化热。降低浇筑温度 。加速散热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消除水化热的措施如下: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量。根据试验每增减10Kg水泥,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
用改善骨料级配、降低 水灰比 、掺加混合料、掺加 外加剂 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采用 水化热 低的 大坝水泥 、矿渣水泥 、粉煤灰水泥 或低强度水泥。减小浇筑层厚度,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为避免承台砼不出现有害温度裂缝,我们对承台砼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承台砼不出现有害温度裂缝的温控标准,相应制定出了现场温控措施。
一,施工前:主要采取掺加缓凝性外加剂掺加掺合料(粉煤灰等)降低骨料温度(掺加冰块)优化混凝土配比。
大体积混凝土相关知识
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从上述两国的定义可知:大体积混凝土不是由其绝对截面尺寸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是否会产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收缩应力来定性的,但水化热的大小又与截面尺寸有关。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筋对控制贯穿性裂缝作用不会那么的明显,但是沿混凝土表面配置钢筋,可提高面层抗表面降温的影响和干缩。
通常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表面温度不能相差二十五摄氏度,混凝土外表面和环境温度的差值也不能高于二十五摄氏度。此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二次抹面,这样才能减少表面收缩缝。
⑵混凝土中的表温不得大于25℃。 ;⑶混凝土降温速度不得大于0℃/d。⑷混凝土的表面和大气的温差不得超过20℃。
关于混凝土水化热曲线和混凝土水化热时间曲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