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顺序?
第一阶段:早期发明至20世纪初
1824年,英国人 Joseph Aspdin 发明了用黏土和石灰煅烧而得到水泥的方法(波特兰水泥),并且取得英国的专利权,得到广泛应用。
1854年,英国人 W.Wilkinson 第一次在建筑中采用配置铁棒的混凝土楼板。
1875年,William E. Ward 建成了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房屋。
此阶段采用的材料强度较低,主要用于小型建筑构件。结构计算套用弹性理论,采用容许应力设计法。
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928年,法国人 Freyssinet 发明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用混凝土建造成为可能。
1950年代,苏联人格沃兹捷夫提出极限状态设计法,奠定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理论。
此阶段混凝土和钢筋强度不断提高,并有关键突破性技术和成熟设计方法诞生,为现代混凝土结构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二战后至今
1962年,日本人服部建一将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用于混凝土分散剂。
1973年,德国将超塑化剂研制成功,流态混凝土出现,使混凝土泵送成为可能。
发展了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计算理论。
在此阶段中,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大规模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材料性能和施工技术都得以飞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理论也有了飞跃发展。
结语
混凝土结构实际应用历史其实并不长,但是它的运用已成为现在土木工程人类文明的标志。我们期待不断能有新型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形式的诞生,不断促进混凝土结构的进一步发展。
混凝土设计原理中As怎么计算?除了As=?
1、找到底筋截面的重心到梁底边的距离就是as,梁截面高h-as=ho。
2、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3、截面图指所截开部分的投影,其形状表示被切物体。多用于要求不是很严格的领域,如表示房子内部形状,柜体的内部形状,高中物理做受力分析时常用的也是截面图。
混凝土破坏的原理是什么?
硬化之后的混凝土在没有受外力前,因为水泥导致的化学、物理反应,致使砂浆体积改变。在粗骨料和砂浆接触面形成了分布不匀的拉应力,它完全可以破坏粗骨料和砂浆的接触面,形成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界面裂缝。
混凝土破坏的原理:
(1)碳化破坏。
(2)氯盐侵蚀。
(3)冻融循环。其中,碳化破坏是由于酸性气体与水共同作用下,与碱性的混凝土发生中和反应,在混凝土表面生成盐类,使混凝土发生粉化脱落,从而劣化混凝土。
深入研究混凝土的腐蚀机理十分必要。本文从混凝土破坏的根源----混凝土结构出发,剖析混凝土破坏的原理,分别从碳化作用、氯盐的腐蚀、硫酸盐的腐蚀、镁盐的腐蚀、酸的腐蚀、碱的腐蚀、微生物的腐蚀、钢筋锈蚀裂胀、干湿循环、冻融破坏、盐结晶破坏、外力破坏、抗冲耐磨、交互作用破坏、浸析作用等分析了混凝土破坏的原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