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时间间隔怎么规定的?
GB 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第6.0.1条规定:
6.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通常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前期升温阶段间隔为2小时一次,峰值过后至保温覆盖层完全拆除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间隔时间,但需满足标准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布置在什么规范中?
测温点的平面布置:
1)平面形状中心。
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
3)主风向部位。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4)测温点的竖向布置: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
什么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目前国内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国外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从上述两国的定义可知:大体积混凝土不是由其绝对截面尺寸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是否会产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收缩应力来定性的,但水化热的大小又与截面尺寸有关。
由于对大体积混凝土没有统一定义,以截面尺寸来简单判断是否是大体积混凝土的现象比较常见,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例如:有些工程虽然厚度达到80cm(或1m),但也不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范畴,业主却要求施工单位按大体积混凝土标准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些工程虽然厚度未达到80cm(或1m),但水化热却较大,施工单位却没有按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标准施工,造成结构裂缝,结果采取种种措施加以补救,又造成额外费用。
另外,由于对大体积混凝土没有明确定义,某些书刊也滥用名称,例如出现:“超大体积混凝土”、“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特大体积混凝土”等不严格的名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