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混凝土设计规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混凝土设计规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混凝土结构规范?
1、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2、施工缝(包括沉降缝、膨胀加强带、后浇带、分段施工缝及其他需要设置的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
3、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受力部位,严禁出现蜂窝、孔洞、露筋、疏松、夹渣、烂根以及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裂缝、软弱层等现象。
4、结构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B 50010——2002)第3、4条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规定。
5、由混凝土工程施工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氨的浓度限量:I类民用建筑工程不大于0.2mg/m3,Ⅱ类民用建筑工程不大于0.5mg/m3。
构造深度规范要求?
手工铺砂法与T0962电动铺砂法都是将细砂铺在路面上,计算嵌入凹凸不平的表面空隙中的砂的体积与覆盖面积之比,从而求得构造深度。这是目前工程上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试验方法:将已知体积的砂,摊铺在所要测试路表的测点上,量取摊平覆盖的面积。砂的体积与所覆盖平均面积的比值,即为构造深度。
我国高速,一级公路水混凝土路面一般路段的抗滑构造深度TD规定为:不小于0.7mm,且不大于1.1mm;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构造深度一般不小于0.50mm
路面构造深度是表征路面粗糙度的一项指标,以往国内都采用人工铺砂法测定构造深度,尽管其方法简便,但人为误差太大,缺乏实际操作标准,这一情况已不能满足我国道路部门测试的需要。
路面构造深度测定仪器按部标JTG 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T0961-1995)试验规程设计,1992年12月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国产化样机,并进行了实地检测鉴定与日本的电动粗糙仪进行了同等条件的对比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的电动铺砂仪其性能与进口产品相仿,完全可以满足测试条件需要。电动铺砂仪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人为因素的的误差,是用以检测评定路面的宏观粗糙度及路面抗滑能力的理想检测仪器。
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进行评定,高速、一级公路构造深度TD不小于0.7mm并且不大于1.1mm。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以及《沥青路面表层渗透再生修复技术指南》中的规定,沥青路面的构造深度TD不小于0.55mm。 按照规范中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深度有如下规定:高速、一级公路构造深度TD不小于0.7mm并且不大于1.1mm;其他公路构造深度TD不小于0.5mm并且不大于1.0mm。
1、将路面松散颗粒及浮土擦净 ; 2、用储砂瓶将量筒注满干砂,再用摊铺版边缘轻轻敲打量筒三下,加满干砂,刮去高出之干砂 ; 3、将干砂倒在路面上,用摊铺板细心地将砂子在路面上作圆周动作摊铺开,尽可能摊铺成圆形。 4、用构造深度尺分别通过砂面圆心,并互相垂直量取两个构造深度值,取平均值代表该路面这一点的构造深度 ; 5、在同一路段上作5点测定,每点相距3-5米,测点尽可能选在车辙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小于1米,取5点的平均值作为该路段的构造深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混凝土设计规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混凝土设计规范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