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浇筑水下混凝土有何具体要求?
1)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应检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大于规范规定的清孔要求,应再次清孔。
2)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仍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
3)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搅拌机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若估计灌注时间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掺入缓凝剂。
4)孔身及孔底检查值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和钢筋骨架安放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当气温低于0℃时,灌注混凝土应采取保温措施。强度未达到设计等级50%的桩顶混凝土不得受冻。
5)灌注混凝土时,溢出的泥浆应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或堵塞河道和交通。
6)处于地面或桩顶以下的井口整体或刚性护筒,应在灌注混凝土后立即拨出;处于地面以上能拆除的护筒部分,须待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拆除。当使用合护筒灌注混凝土时,应逐步提升护筒,护筒底面应保持在混凝土顶面以下1~2M。
钻孔灌注桩水下浇筑流程?
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成孔质量的控制。
2、采取隔孔施工程序。
3、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
4、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
5、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
6、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泥浆的制备和第二次清孔。
7、从泥浆在混凝土钻孔桩施工中的护壁和清孔。
水下混凝土浇筑速度?
连续不断的灌注是最理想的,现在最理想的是:至少拆导管要花时间,不得不停顿几分钟。原因:
①导管在混水中,要做到完全不漏水是比较难的,但如果混凝土连续不断,就会弥补有少量漏水的缺陷;
②混凝土在孔中停留时间过长,会达到初凝,对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将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
③水下灌注混凝土,靠导管中的新鲜混凝土上顶埋管深度以上的混凝土,才能顺利灌注,如果时间过长,埋管深度以上的混凝土达到硬化,会产生上顶困难,造成卡管。
桩基施工中水下混凝土浇筑是否需要提高一个等级?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4.1.2条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C25。没有其他关于此问题的规定。
那么为什么,经常要问,水下灌注混凝土成桩工艺的混凝土灌注桩设计时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个等级呢?
原因是这样的:水下混凝土是通过混凝土密度与水密度之间的压力差灌注成桩的,属于自密实混凝土,不能通过振捣等方式进行密实处理,容易造成混凝土内部结构不均匀,可能引起局部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考虑到这种工艺存在的质量通病或者客观存在的工艺缺陷,为了保证桩身强度满足上部结构的荷载要求,一般都会在设计的时候,对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个等级,这样,即使出现个别桩身混凝土不满足要求时,也能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不影响使用,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至于网上有些人说的设计强度确定公式fcu,0≥1.15fcu,k,和本题无关。这个公式是在设计的时候计算理论强度是应用,而提高一个等级是理论强度计算完成后,额外对强度提高,做的一个储备,和规范里面的安全储备是不一样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灌注水下混凝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