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下灌注混凝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水下灌注混凝土注意事项?
灌注水下混凝土应注意问题如下:
1.导管使用前要进行闭水试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导管应居中稳步沉放,不能接触到钢筋笼,以免导管在提升中将钢筋笼提起;
3.导管底部距桩底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 0.25~0.4m;
4.必须满足首次灌注剪球后导管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88~1.2m,剪球后向导管内倾倒混凝土宜徐徐进行防止产生高压气囊;
5.施工中导管内应始终充满混凝土,及时测量混凝十顶面高度和埋管深度,及时提拔拆除导管,使导管埋入混凝士中的深度保持2~6m之间。
6.每根导管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工作,应在该导管首批混凝十初凝前完成,否则应掺入缓凝剂(须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推迟初凝时间;
7.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8~22cm;
8.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为保证桩的质量,应留比桩顶标高高出0.5~1.0m左右的桩头。
水下灌注桩的灌注过程是?
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采用导管法,其具体过程如下:
钻孔成孔:首先,需要用钻机在水中钻出成孔(槽)的孔洞。
布设导管:钻孔完成后,需要将导管嵌入到孔洞内,并使用钢绳或吊索将导管牢固固定。
灌注混凝土:当导管准备就绪后,可以用泵车将混凝土从管子中注入孔洞中,同时附着在管道底端下端的套筒将混凝土引入孔内,由孔洞底部向上挤压填充,直到孔洞顶部混凝土从口流出。
拔出导管:当混凝土充分灌注后,将导管逐个拔出,并立即用塞钉关闭孔口,然后再继续进行下一个孔的钻探、布设导管和灌注混凝土。
总体来说,水下灌注桩的灌注过程主要包括成孔、布设导管、灌注混凝土和拔出导管等步骤。其中,导管法是常用的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技术。
参考资料:
钻孔桩必须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吗?
对的,钻孔桩必须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方法,即导管法灌注。这样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因为导管法灌注的混凝土是使混凝土从孔底顶升到顶形成的,这样的混凝土密实,而且不产生断桩,夹渣和其他质量问题,同时还能避免孔壁塌落。
水下灌注桩施工规范要求?
一、为使隔水栓能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250~500mm。
二、为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在0.8m以上,有足够的超压力能使管内混凝土顺利下落并将管外混凝土顶升。
三、灌注开始后,应连续地进行,每根桩的灌注时间不应超过规定。
四、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探测井内混凝土面位置,力求导管下口埋深在2~3m,不得小于1m。
五、对灌注过程中从井内溢出物,应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混凝土能在水中凝固吗?
胶凝材料分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的硬化,而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但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在水中能更好的硬化。混凝土中的水泥就是水硬性胶凝材料,所以混凝土能在水中硬,而且能更好的硬化。在浇筑水下混凝土时一般掺加絮凝剂的外加剂,使混凝土在浇筑时不散。
可以的,混凝土主要胶凝材料是水泥,水泥可以在空气中硬化也可以在水中硬化,所以水泥要防潮保存。还有就是有个施工工艺是混凝土水下灌注桩,可见在水里一样可以凝固,
水泥是水硬性材料,里面有二氧化硅,氧化钙,碳酸氢钙,遇水之后,产生化学反应,会产生沉淀,就是硬化的过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下灌注混凝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下灌注混凝土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