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连续梁桥三向预应力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三向预应力是指纵向、竖向、横向预应力。
作用:纵向预应力主要是桥梁结构沿纵向施加,主要是确保足够的预压应力储备,防止出现受拉裂缝;竖向预应力多布置在桥墩上方及附近,多为抗剪而设;横向预应力多为顶板受弯(翼缘板属悬臂板)而设置。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很多,常用的施工方法有哪些?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可采用的施工方法有:
1.移动模架法
2.移动支架法
3.缆索吊装法解析: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技术,桥梁上部结构逐孔施工。逐孔施工法从施工技术方面有三种类型:(1)采用临时支承组拼预制节段逐孔施工:在缺乏较大能力的起重设备时采用,将每一桥跨分成若干段预制后在临时支撑上逐孔组拼施工。(2)使用移动支架逐孔现浇施工;此法亦称移动模架法,在可移动的支架、模板上完成一孔桥梁的全部工序。(3)采用整孔吊装或分段吊装逐孔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史?
将预应力的概念用于混凝土结构是美国工程师P.H.杰克孙于1886年首先提出的,1928年法国工程师E.弗雷西内提出必须采用高强钢材和高强混凝土以减少混凝土收缩与徐变(蠕变)所造成的预应力损失,使混凝土构件长期保持预压应力之后,预应力混凝土才开始进入实用阶段。1939年奥地利的V.恩佩格提出对普通钢筋混凝土附加少量预应力高强钢丝以改善裂缝和挠度性状的部分预应力新概念。1940年,英国的埃伯利斯进一步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与非预应力配筋都可以采用高强钢丝的建议。
预应力混凝土的大量采用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当时西欧面临大量战后恢复工作。由于钢材奇缺,一些传统上采用钢结构的工程以预应力混凝土代替。开始用于公路桥梁和工业厂房,逐步扩大到公共建筑和其他工程领域。在50年代中国和苏联对采用冷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作出了容许开裂的规定。直到1970年,第六届国际预应力混凝土会议上肯定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合理性和经济意义。认识到预应力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构材料,而是同属于一个统一的加筋混凝土系列。在以全预应力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为两个边界之间的范围,则为容许混凝土出现拉应力或开裂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范围。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对结构功能的要求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合理选用预应力的大小,以寻求使用性能好、造价低的最优结构设计方案,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思想上的重大发展。
预应力梁和钢筋混凝土梁区别?
预应力混凝土梁:对梁预先施加使其在跨中产生负弯矩的力,以部分抵消梁在使用中的正弯矩。
钢筋混凝土梁是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梁。钢筋混凝土梁既可作成独立梁,也可与钢筋混凝土板组成整体的梁-板式楼盖,或与钢筋混凝土柱组成整体的单层或多层框架。钢筋混凝土梁形式多种多样,是房屋建筑、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中最基本的承重构件,应用范围极广。
所以,预应力梁和钢筋混凝土梁的区别:预应力混凝土梁:对梁预先施加使其在跨中产生负弯矩的力,以部分抵消梁在使用中的正弯矩。钢筋混凝土梁是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梁。钢筋混凝土梁既可作成独立梁,也可与钢筋混凝土板组成整体的梁-板式楼盖,或与钢筋混凝土柱组成整体的单层或多层框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