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混凝土外加剂掺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混凝土外加剂掺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混凝土里面的外加剂参量是怎么计算的?
外加剂掺量就是外加剂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比如已知掺量1.8 胶凝材料400 计算外加剂用量:400 X 0.018 = 7.2比如已知胶凝材料400 外加剂用量7.2 计算外加剂掺量:7.2 / 400 X 100% = 1.8
外加剂掺量最通俗易懂的公式?
公式可以表示为:
掺量 = (目标含量 - 原始含量) / 外加剂浓度
其中,
掺量表示需要添加的外加剂的量;
目标含量表示需要达到的某种成分的含量;
原始含量表示初始状态下某种成分的含量;
外加剂浓度表示外加剂的浓度。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掺量等于目标含量减去原始含量,再除以外加剂的浓度。这样计算得到的结果就是为了达到目标含量所需要添加的外加剂的量。
外加剂掺量对混凝土有哪些影响?
1。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较大,为了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引气剂,由于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2。引气将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特别是当含量很大时(>4%)降低更明显,这是引气剂的最大缺点,也是制约引气剂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因为在我国许多混凝土设计规范中都是以强度作为指标。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掺引气剂就一定降低混凝土强度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3。混凝土强度不仅与混凝土中空气引入量有关,也与引入空气泡的结构和孔径等有关。在某种意义上,孔的结构和孔径比孔隙率对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影响更重要。不同 孔径的气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不是一致的,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孔径50nm以下的孔属于无害孔。不同品种的引气剂对混凝土孔结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因 而对混凝土强度、渗透性等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
早强剂用量大会造成混凝土快凝,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初凝,我们曾经碰到过,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已经完成初凝,所以,浇筑后感觉混凝土不凝,实际是在初凝后才浇筑,破坏了混凝土初凝状态,感觉不凝。
其他的外加剂用量过大,一般会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大,或者严重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和状态
砼配合比外加剂用量怎么计算?
譬如:水泥100公斤 则:砂892/2.5=356.8公斤;石子1023/2.5=409.2公斤;水180/2.5=72公斤;外加剂 4.95/2.5=1.98公斤;粉煤灰80/2.5=32公斤,依此折算就欧啦。
注意:看外加剂的说明书,一般都有最大、最小掺加量的要求,不要超过说明书要求的 范围,否则要么不起作用,要么造成质量事故(如混凝土不凝固)。以基础配合比中的胶凝料总重量乘以最佳外加剂掺量,就是1立方混凝土的外加剂掺量; 倒过来,将每立方混凝土中的外加剂掺量除以胶凝料的总重量,就是外加剂的掺量了。
混凝土外加剂聚羧酸复配各小料用量,水应该兑多少。每方试配?
目前施工配比,减水母液100-280,保坍剂30-70,防冻剂50-100,早强剂25-50,引气剂酌情添加1-8。再者酌情添加增稠剂,消泡剂等其他小料。其余是水1000-(各种料的量) 售:大单体:HPEG--TPEG;丙烯酸、巯乙、巯丙、VC、双氧水 亚硫酸钠75-80;85-90;93;葡钠、柠檬酸、引气剂、麦芽糊精 减水剂母液(脂肪族/聚羧酸)、水泥自流平、灌浆料 提供:脂肪族合成工艺;聚羧酸常温合成工艺(1-1.5小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混凝土外加剂掺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混凝土外加剂掺量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