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混凝土内外温差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混凝土拌合物温度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35℃。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度以上时应按高温施工要求采取措施。
当室外日平均温度连续五天低于5℃和最低气温低于-3℃时,为冬季施工,浇制混凝土应按冬季施工要求进行。
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在受冻之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不低于下列规定:
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不得小于4.0N/mm2,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不得小于5.0N/mm2。
另外对施工期间的混凝土养护和外加剂都有具体要求,一般在施工区域搭设暖棚;暖棚内温度不低于5℃,外加剂可根据室外温从5----10%进行添加。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中规定: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 5℃,且不应高于35℃。所以在夏季浇筑混凝土时,要采取降温措施,要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其温度是不能高于35度的。
2、若是在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浇筑混凝土,属于高温作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会影响混凝土的成膜效果,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一般应控制在25度以内。
混凝土入模温度有什么要求?怎么控制?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摄氏度,不宜高于35摄氏度 实际温度拿温度计测量来控制。 [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最高温度降到环境温度时产生大量收缩,热膨胀系数为10的-5次方,即每降10度混凝土就有10个微应变(典型情况),混凝土一般能承受200多微应变;二是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开裂,一般施工要求温差控制在20度以内。 入模温度就是混凝土浇筑后的初始温度,因为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低,散热慢,随后胶凝材料水化放热混凝土温度一般会不断升高,视混凝土体积,结构及施工环境和条件而在温升速度和绝对值上有所不同。因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有一定的范围,所以混凝土的绝对温升也有一定范围。如此情况下,混凝土入模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则可以降低温度裂缝的风险,反之提高开裂风险。
大体积砼内外温差不超过多少度不是拆模温度?
根据相关规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度。而且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度。并且在使用水泥时要注意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
养护时要注意,待混凝土初凝后严密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保温毯并压紧接缝处。以达到混凝土中心温度不超过25摄氏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不超过20摄氏度。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哪些措施来控制内外温差?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给你做出如下措施来解决
1、水泥、粉煤灰提早入罐,砂、石保持湿润状态,使用温度较低的地下井水,降低材料的初始温度,相应降低了砼的拌合物温度。
2、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采取夜间施工
3、选用水化热较低的P.O42.5级水泥,掺加II级粉煤灰和高效缓凝型泵送剂,选用级配较好、颗粒较大的粗骨料。降低单位用水量,减少水泥用量,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4、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在头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再浇筑一层,从而达到降低温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要求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