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钢筋混凝土钢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钢筋混凝土钢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连续配筋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区别?
区别一,从配筋率上,看连续钢筋混泥土配筋率大于普通的,连续配筋混泥土配筋率达0.6~1.0%,而普通钢筋混泥土配筋率为 0.1~0.2%(连续钢筋混泥土纵筋直径12~16毫米,间距7.5~20厘米,可连续贯穿横缝。横筋直径6~9毫米。间距40~120厘米。普通的钢筋混泥土纵筋间距15~35厘米,横筋间距30~75厘米)。
区别二,从钢筋铺设看,连续钢筋混泥土与普通的不同,前者钢筋设在板厚中央略高处,与板表面距离至少6~7厘米,后者钢筋一般设在板表面下5~6厘米处。(地路基软弱地段和交通特别繁重处,也可将钢筋网设在板底面之上5~6厘米处,或设双层钢筋网) 。
区别三,优点上区分,连续钢筋混泥土路面比普通的行车舒适性好、承载能力高等。对施工工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更加适应交通特别繁重处。(克服了接缝水泥混凝土路面因设置横向胀缝、缩缝而引起的各种路面病害(如唧泥、错台)等缺陷)。
连续钢筋混凝土板在水泥混凝土中装有大量网状钢筋。
配筋率一般在0.6%至0.8%之间,而纵向配筋是主要的。
纵向筋沿板的长度连续排列,搭接长度至少为0.5m或钢筋直径的30倍。
加强筋设置在板表面下方板厚度的1/3至1/2的范围内。 加固后,允许路面板产生具有很小间隙的分散裂缝。
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区分?
钢结构是由型钢和钢板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铆接而制成的工程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结合成整体共同受力的工程结构。
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钢结构主要在于主要是由钢材连接的结构,而钢筋混凝土是钢材和水泥石子沙子组成的结构,目前钢结构的应用正在扩大。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凝土的作用是什么?钢筋按作用分哪几种形式?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可以分为:受压钢筋、受拉钢筋、架立钢筋、分布钢筋、箍筋等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
受力筋——指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也叫主筋,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对受弯、压、拉等基本构件配置的主要用来承受由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者压应力的钢筋,其作用是使构件的承载力满足结构功能要求。
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指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指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要的贯穿箍筋角部的纵向构造钢筋。如果该梁的箍筋是“两肢箍”的梁来说,集中标注中上部纵筋的通长筋的形式就完全足够了,例:2Фd1。但是,当该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时,集中标注的上部钢筋就不能都标注为通长筋的形式,必须把“架立筋”也标注上,这时的上部纵筋的应该标注's1Фd1+(s2Фd2)'这种形式,圆括号里面的钢筋为架立筋。
分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大部分都是出现在楼板上的,分布筋是处在受力筋上面的成 90 度起固定受力钢筋位置的作用,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 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在剪力墙上,墙梁与墙柱之外的墙体纵筋横筋亦称作分布筋。
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环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钢筋混凝土钢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钢筋混凝土钢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