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泥航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水泥航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水泥航母能航行吗?
这个问题的立意乍看起来十分刁钻甚至是儿戏恶搞,不过正如1943年时任中国海军部长的陈绍宽给老蒋提出的海军建设计划,其曾经说出想要维护中华民族的海洋权益以及国防需要,需要设立四个海军区,并且建设二十艘航空母舰。
不过,陈绍宽的这些海权理论的提出,并非是空穴来风,二十他多年的海军服役经验,以及参加国内外的海军战斗的经验所得来的。
正是有这样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自己国家某个领域之中的不足,然后根据当时世界的最新标准,来提升自己。
而题主所提到的水泥航母,其出现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建筑物本身。大家都知道,水泥航母出现时,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尚未服役,而如今再提及航母大家联系到不再是过气网红16号舰,而是国产航母。相信,随着国家相关技术的成熟,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我国下水的航母绝对不止这么三两条而已。
水泥航母是钢筋混凝土,不过凝聚的却是中华民族复兴、自强以及走向伟大繁荣的信心,它的出现更是激燃了无数人对于国防现代化、军事强国的梦想。
眼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军事实力的提升,几十甚至是十几年前曾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逐一实现,这些,何尝不是一个从无到有、一个从水泥雕塑蜕变成实体的过程呢?
由此,完全可以看得出来题主出题时的用心良苦,实在是用怪诞不经的方式道出了所有中华二女的心声:那就是,水泥航母非但能够航行,而且还能引导着中华民族驶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巅峰。
航空母舰为什么不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来建设?
这个绝对有可行性。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
传统建造船只的材料主要是钢材和木材。但是木材制作的船只,不耐腐蚀,容易腐烂,容易着火,使用年限不长。而钢材制造的船只,需要专门的加工设备,而且成本高,钢船也容易生锈。
于是造船工程师们尝试寻找新技术新材料来造船。他们发现,采用钢筋混凝土或者钢筋+水泥来建造船只,具有造价低廉,容易修补的优点。而钢筋混凝土船只,自身重量太重,优势不大。反而是钢丝网+水泥建造的船只,自身重量可以控制在钢船和木船之间,大有可为。实际上,钢丝网+水泥船原理跟钢筋混凝土船一个道理,只是更强调钢筋分布均匀。
水泥船
从1958年开始,一机部船舶科学研究所首先研制钢丝网+水泥船,然后上海,无锡等地方用这种技术建造了大量的趸船,驳船和拖船。
水泥船
当时经过测试,小吨位水泥船完全满足运输需求!一时之间,造水泥船蜂起,由于技术简单,不但造船厂加班加点造水泥船,建筑公司也转行造水泥船,用来满足自身运输需求。当时的华东运输指挥部,甚至下达了3年之内建造万吨水泥船的要求。
水泥船
当然,这个任务没完成。直到1970年代,福建马尾船厂才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货轮“古田”号,载重可达3000多吨。但是只航行了一次,走海路去上海,发现航速慢,费油,不耐碰,就放下了。
古田号水泥船
而现代航母,都是需要能达到30节左右的速度,在大洋航行的。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指标,水泥船表示压力太大,真的装上这么强劲的发动机,水泥船能被发动机干散架。
但是随着航空新技术的发展,又给水泥充当航母留出了一线希望。那就是,现在舰载机,已经有两个新趋势在发展。其一,就是采用垂直起降技术的战机,比如F-35B,V-22;其二,就是无人机技术的大跃进。
我们不要说现在,而是要看到未来,要想着下一代的战争怎么打。
水泥船的优势就是造价低廉,容易大量建造。那么,未来如果出现一种舰载机,是无人机范畴,短距起飞,垂直降落,那么,对于航母动力的要求就大大降低了。
这个时候,建造一批十万吨乃至二十万吨的水泥超级浮岛式航母,上边摆放密密麻麻的无人机,再给水泥航母装上几个发动机,不需要劲儿大,能有个十几节就行。
如果这种无人机的价格继续白菜化,那么,建造大量无人机,采用大规模蜂群轰炸战术,威力可以想见。
廉价的水泥航母+廉价的无人机舰载机,这就有意思了。一个攻击波次,放飞几十万架飞机,怎么样?场面壮观吧?每个无人机,只要能扔个公斤级炸弹,就可以啦。
这样的战争,虽然不会杀死太多人,但是,足够瘫痪大城市了。想想,高铁不能跑,汽车不能上路,手机基站全被炸坏,高压线被撒点碳纤维,自来水厂被扔点砒霜,假如你是市长,能顶住几天嘛?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泥航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泥航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