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地核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地球的半径将近6400千米,它的结构分为三层。最外层是地壳,厚度约为70千米,主要成分为花岗岩和玄武岩。中间层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岩石。最内层则是地核,厚度约为3400千米,主要成分为铁和镍。尽管地球拥有一个巨大的内核,但在一百多年前,人类还不知道地球内部存在一个独特的核心结构。
人类目前钻得最深的地方也就只能达到十几公里,想要把地核中的物质挖上来分析一下是不现实的。不过,很多方面能够告诉我们地球内核的结构以及组成。最初,科学家通过观测地球对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反应,推断地球拥有一个由铁组成的稠密核心。随后科学家发现,地震波穿过地球中心的速度要比地幔慢得多,这表明地核中由存在液态部分。
根据大量的研究分析,科学家发现地球核心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地幔下方的外地核,厚度约2200千米,主要由熔融的铁、镍以及少量的硅组成,因为这里的温度高达4000至5000度之间。另一部分则是外地核下方的内地核,厚度约为1200千米,主要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虽然内地核的温度更高,但这里的压力也更大,金属合金不会熔化,所以内地核呈现为固态。科学家认为,正是由于地球核心的独特结构,地球才能产生强大的磁场,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太阳辐射的危害。
地球在数十亿年前由太阳星云形成而来,在这团星云中,铁是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所以在地球形成后,大部分的铁都沉入了地球内部,而较轻的物质更靠近地壳。
感谢邀请!
人类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距,探测得出结论,把地球分为三大部分,从内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地核的质量占整个地球质量的31.5%,体积占整个地球体积的16.2%。
地核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内核与外核。
科学家推测,地球外核为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内核可能铁镍组成的固态物质。
简单回答,祝好!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观点认为地核是由熔岩构成的,因此我们永远无法贯穿达到地球的另一边。而显然这个观点存在误导性,虽然我们贯穿地球,但是地核确是硬的。研究人员Hrvoje Tkalčić和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Scholar Than-SonPhạm教授近期发表了一篇关于地核的论文。
由地球的内核非常小,因此很难通过行星内核来检测剪力波。在论文中,Tkalčić和Phạm通过关联不同类型的地震阶段最终确定了地球内核中剪力波的传输速度。在论文中证实了地核确实是坚硬的,但并不是特别硬。实际上,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硬度比“广泛使用的地球初步参考模型”低了2.5%。
Tkalčić博士说:“地球内核对磁场的产生和维持有着直接影响,如果没有磁场,地球表面将不会拥有生命。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地核的确切温度,年龄以及固化速度,但随着全球地震学的发展我们会逐渐探索和了解这些内容。”
对于地球内部的地核究竟是什么?现在的答案都是推测出来的结果,主流观点认为:地核是由铁、镍元素组成的一种高密度、高温度的物质。
其实对于地球内部构造,现在的研究仍然是通过地震波在其内部的传播速度不同来推测出来的,主流观点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内部从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核属于最内部圈层,科学家根据地震波的变化情况,发现地核有外核、内核两个圈层结构。内、外核的分界面,大约在5155千米左右的地方。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于地球的最内部。主流观点认为地核半径约有3470 km,推测其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的高温度,高密度物质,地核物质的平均密度大约为每立方厘米10.7克。温度非常高,有7000℃。科学家因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过外核,所以一般推测外核是由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液态外核会缓慢流动,故有研究人员推测地球磁场的形成可能与它有关。由于横波在内核存在,所以内核可能是固态的。
其实关于内核的物质构成,科学界还是有不少争议的,但是主流观点认为,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但究竟到底是什么物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这一答案。但是科学家们始终相信地球内部是一个极不平静的状态,地球内部的各种物质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这些就是我查阅资料所能为你提供的答案,仅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