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大岩石的识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大岩石的识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比较说明三大岩石的主要区别?
主要区别是成岩的物理和化学条件机理.
三大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就其成岩物质矿物来说,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他们的很多组成元素是相同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三大岩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因此,三大岩石的主要区别就是他们成岩条件的不同:火成岩必须在地壳一定深度,经受高温高压形成岩浆,岩浆流出或喷出、溢出才能形成火成岩;沉积岩则是被风化的其他岩石矿物经过搬运、侵蚀等物理化学作用,最终沉积下来形成的,他的形成所需的温度和压力等和玄武岩哟很大不同;变质岩则是以沉积岩和岩浆岩剥落的矿物为成岩的物质基础,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其中的成岩物理和化学条件及机理和其他两种岩石是不相同的.
三大类岩石的区别和联系?
岩浆岩:
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沉积岩:
由于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都是经过了风化和搬运,所以一般来讲每种沉积岩在成分上相对较简单。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如以泥质、或以石英等)。
构造上沉积岩一般都呈现层状构造。当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话可能见不到层理而是块状的。
沉积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出现。尤其在碳酸盐岩里面贝壳等生物的出现很普遍,这是一大鉴别标志。
变质岩:
变质岩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后期的高温或者高压过后,原来的岩石经过了成分和构造上的改造而形成。
所以成分上来讲除了与前两种岩有相同的造岩矿物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属于变质岩的专有矿物或者矿物组合。例如红柱石,出现红柱石的岩石就必定是低级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石榴石与紫苏辉石组成的代表高温高压环境的麻粒岩。
但手表本鉴别变质岩更主要的依据是其结构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很多都具有片状结构,也因此变质岩能以结构构造来命名为片岩、片麻岩等。
岩石分为哪三类?
在矿物学中,有这样一个硬度表,从1-10依序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小刀的硬度在4-5之间,基本能切开带走的也就是方解石之前的矿物了……
自然界中,岩石分为沉积、岩浆和变质岩三大类,地表上最常见的就是沉积岩。并不是说岩浆岩和变质岩找不到,而是在地表不容易发现,岩浆的喷出和侵入作用能够出露的较少,也就是一些浅成的花岗岩和喷出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之类。花岗岩主要成分是斜长石,容易被风化,出露地表后很容易被风化成片状碎屑,采是比较好采,可惜太碎……玄武岩那种黑乎乎的东西还是算了吧,放哪都是个问题。关于变质岩,多是区域变质(一大部分地区完全变质)和接触变质(岩浆侵入的过程中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或重结晶)的产物,变质程度的不同岩石的硬度也不同(当然和原岩的矿物成分也有关系),一些片岩、片麻岩、麻粒岩之类相对较软一些,比较好采集,可惜卖相不佳……
沉积岩中岩石按成因分为四大类,1碎屑岩、2生物化学岩、3可燃有机物岩、4宇宙物质来源的岩石(陨石),碎屑岩按粒度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大部分不是红、紫红就是绿、灰绿,本身没什么好看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应该是一些岩石中的矿物,就像
@千训喵
的答案中放出的那些图……砂岩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云母以及一些重矿物,我们实验室里做切片的时候砂岩都是送到外面做的,因为太难磨……嗯 河沟里面的鹅卵石什么的大部分就是石英,如果是长石或云母之类的在长时间的冲刷和搬运中早成渣渣了的说……如果想切一些漂亮的石英还是算了,太硬,没有机器很难人工敲下来带走的~ 泥岩主要是粘土矿物,就是楼上的一些伊利石、蒙脱石之类的矿物,硬度确实比较低,自行带走吧~ 生物化学岩中最重要的就是灰岩和白云岩,两者的主要成分都是方解石(CaCO3),白云岩中还含有碳酸镁,都是相对较软的岩石,比较容易带走。虽然看起来黑黑的没卖相,重点是人家有料——大部分灰岩都是在浅海的潮下带或深海沉积的,不知道捡到了什么化石就赚到了- - (一些介壳类生物化石通常保存在灰岩中) So...题主不如多去找找化石…比如保存在寒武纪灰绿色页岩里的三叶虫、奥陶纪灰岩里的板状珊瑚,黑色页岩里的笔石,石炭纪灰岩里的蜓什么的…… 说到这里已经完全歪题了,可耻地匿了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大岩石的识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大岩石的识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