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理岩石圈知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地理岩石圈知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千米,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千米的软流圈。对岩石圈的认识,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岩石圈与地壳是同义词,而与下部软流圈即上地幔有区别,但岩石圈与上地幔系过渡关系而无明显界面;有人认为岩石圈至少应包括地壳和地幔上层。
地球的岩石圈指什么和什么?
地球是由 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四个圈构成的 地球是一个具有明显圈层结构的星球,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大气圈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层,组成大气圈的大气是地球上密度最小,最易流动的部分,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它们以原子或离子的状态存在。所有组成大气圈的物质都受到地球重力、磁力的控制以及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大气圈具有成层结构.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因此,我们称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什么是地球岩石圈?
地球岩石圈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岩石圈,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
岩石圈是指什么?
岩石圈是指地球上由岩石构成的固态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层。岩石圈是地球上最外层的硬壳,它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覆盖在地幔之上。地球上的所有岩石、矿物、山脉和地震都与岩石圈有关。它还提供了我们生活所需的土壤、水源和矿产资源。岩石圈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紧密相连,共同维护着地球生态平衡。
岩石圈是地球上的外部稳定壳层的一部分,由岩石组成。它包含地壳和一个上层部分的下地幔,厚度约为100公里到200公里。岩石圈是地壳的最外层,大多数岩石圈都位于陆地和海洋底部。岩石圈是地球上板块构造和地质活动的主要场所,包括地壳的漂移和板块边界的形成。
地理为什么岩石圈平均厚度为70~100公里,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公里,如果多一点不奇怪,但多了这么多?
地壳是指地球的固体外壳。是地球最外的一个固体层,即位于地面与莫霍面之间的部分。由岩石组成,其岩石的密度在3.0克/厘米3左右,而整个地球平均密度是5.52克/厘米3,可见组成地壳的物质是比较轻的。但地壳又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为了说明地壳和岩石圈的关系和区别,分别对其厚度、成分、结构等特征加以分析。
地壳在全球的厚度和成分极不相同,结构也不一样。就厚度看,大陆地壳较厚,平均为33公里,高山地区厚度更大,例如青藏高原的厚度在70公里以上,是地壳最厚的部分。大洋地壳较薄,一般厚度在5~8公里,例如太平洋的最薄处还不到5公里,该洋中部是世界上地壳最薄的地方,说明地壳下界面(即莫霍面)也是起伏不平的。
就成分和结构看,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在大陆地壳深度为22公里左右处存在有一个较为明显的间断面,即康拉德不连续面,把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含硅73%,铝13%,铁镁共8%,由于硅、铝较多取名为硅铝层,此层成分和物理性质与密度较轻的花岗岩类相似(密度约2.7克/厘米3),又叫花岗岩层,是个不连续圈层。下层含硅49%,铁镁18%,由于镁铁成分增多,故称硅镁层,主要由比重较大的玄武岩类组成(平均密度2.9克/厘米3)。因而又叫玄武岩层。
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例如在太平洋中部硅铝层就没有。
地壳表层由于大气、水、生物等作用而形成诸如泥砂、砾石、土壤等松散的堆积物,以及堆积物而形成的沉积岩层。
大陆和海洋之间的岛弧地带及部分大陆边缘地带地壳厚度和成分均具过渡性质。
因此地壳厚度的差异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是构成地壳结构的主要特征。
岩石圈则是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所组成。在莫霍面到1000公里深处的上地幔的上部(地面下约60~250公里之间),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生热,温度很高,使岩石接近物质熔点处于塑性状态,叫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此层也是个显著的地震波低速层。
人们把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划入岩石圈的范围。可见地壳仅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岩石圈平均厚度为70~100公里,而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公里。从人们现在所认识的地质构造现象,绝大多数地震的震源,都位于岩石圈内。板块构造理论的单位——板块,即由岩石圈划分而成的不同块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理岩石圈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理岩石圈知识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