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苏雄组岩石特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矿床类型
- 2、区域成矿系统
- 3、加里东期扬子古板块的构造演化
矿床类型
依据矿床的形成温度常将热液矿床分为高温热液矿床、中温热液矿床和低温热液矿床。
矿床类型 (一)碳酸盐岩型 此类矿床分布广,储量大,占全部总储量的55%。矿石多属于低铝低铁质的块滑石型和碳酸盐-滑石型,滑石含量在50%~70%以上,很少含透闪石等纤维状矿物,白度达80%~92%。
矿床工业类型 工业上将石膏矿床分为四类:①层状石膏、硬石膏矿床;②纤维石膏矿床;③纤维石膏及层状石膏、硬石膏矿床;④松散层中巨-伟晶石膏矿床。
(一)岩浆热液型矿床 这类矿床是安徽东南地区的主要矿床类型,包括高中温热液矿床和热液脉状矿床。前者以金矿化为主,后者以钨、锡、铅锌、铜矿化为主。
区域成矿系统
1、翟裕生( 2004) 还按构造动力体制进一步将成矿系统划分为七大构造成矿系统。
2、陆缘挤压构造环境的成矿以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为主,矿床类型多样;矿化也呈区域性带状分布,有较宽的分带。
3、这类矿床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如下3个方面因素:构造、含矿热液和成矿物质来源。构造空间 褶皱构造 矿区内最主要的褶皱构造形迹是此唤背斜,岗达概组和岭麦沟组地层均被卷入,背斜轴走向约280°。
4、内蒙古、冀北等)。一些多金属矿床形成氧化带铁帽,而在陆内断裂盆地中则发育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矿层。以上简要地讨论了华北陆块主要是其边缘区域的构造演化阶段及各阶段中的成矿系统,笔者将其要点概括在图8-5和表8-3中。
5、伴随着这次区域性岩浆事件,同时发育了一个区域性巨型成矿系统:丽江-大理-金平-范士版成矿系统。
加里东期扬子古板块的构造演化
1、加里东期的华南陆块表现为陆内造山运动,华夏地块向北西方向运动并与扬子板块汇聚。
2、根据现有资料在程裕淇等(1994)对晋宁期以来中国板块构造所作的划分的基础上,将拼合于四堡—加里东期的华南板块,划分为扬子、华夏两个古板块,将塔里木—华北板块划分为塔里木、华北两个板块。
3、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以板块汇聚和大陆增生为特色,在晋宁期形成的陆块边缘增生了加里东褶皱带。
苏雄组岩石特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苏雄组岩石特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