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筏板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该如何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要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如果是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当,可以采用压力注浆法进行处理;如果是由于水化热引起的裂缝,要等到温度裂缝稳定后,再采用压力注浆法进行处理;
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方法:1.分层浇筑,每层在500mm左右,2.配置适当的构造钢筋抵抗温度应力;3.控制好浇捣混凝土的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注意事项?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
(1)在运输过程中,搅拌运输车应保持低速旋转,单程运输时间应控制在1h内,当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车应加快搅拌2min以上,禁止向混凝土中加水;
(2)在混凝土泵送前,先用适量的水湿润泵车,再用砂浆进行润润泵;
(3)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段分层斜坡式连续进行,分层厚度为400~500mm,不大于振捣棒长度的1.25倍,坡度取1:6~1:10,并保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以避免混凝土产生冷缝;
(4)振捣时,振捣棒移动间距≤400mm,振捣时间15~30s,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当混凝土表面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充分振捣;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如覆盖薄膜、或洒水养护,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散失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
冬季施工大体积混凝土降温速度?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基本规定
(1)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和内部最高温度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666)计算。
(2)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开不宜大于50℃。
(3)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以内40-8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结构构件内部的温度差值不宜大于25℃, 且与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宜大于25℃。
(4)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二、基础大体积混凝土上测温点设置规定
(1)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竖向剖面进行测温,坚向剖面宜通过中部区域,竖向剖面的周边及内部应进行测温。
(2)竖向剖面上的周边及内部测温点宜上下、左右对齐,每个竖向位置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3处,间距不宜大于1.0m; 每个横向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4处,间距不应大于1.0m。
(3)竖向剖面的中部区域应设置测温点,竖向剖面周边测温点应布置在基础表面内40~ 80mm位置。
(4)覆盖养护层底部的测温点宜布置在代表性的位置,且不应少于2处;环境温度测点不应少于2处,且应离开基础周边一定的距离。
(5)对基础厚度不大于1.6m,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完善的工程可不进行测温。
三、柱、墙、梁大体积混凝土上测温点设置规定
(1)柱、墙、梁结构实体最小尺寸大于2m,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宜进行测温。
(2)测温点宜设置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个横向剖面中,横向剖面中的中部区域应设置测温点,测温点设置不应少于2点,间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剖面周边的测温点宜设置在距结构表面内40~-80mm位置处。
(3)环境温度测温点设置不应少于1处,且应离开浇筑的结构边一定距离。
(4)可根据第一次测温结果,完善温度控制技术措施,后续工程可不进行测温。
四、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频率规定
(1)宜根据每个测温点被混凝土初次覆盖时的温度,确定各测点部位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2)结构内部测温点,结构表面测温点、环境测温点的测温,应与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同步进行。
(3)应按测温频率要求定及时提供测温报告,测温报告应包含各测温点的温度数据、温度变化曲线、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等内容。
(4)混凝土结构表面以内40~80mm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
(5)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频率:①第1天~第4天,每4h不应少于1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