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混凝土的养护方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混凝土的养护方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混凝土如何养护?
1、覆盖养护法 用草席、棉被等覆盖物,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进而达到保暖、抑制温度散失的目的,常与其他养护方法结合使用。当然这种方式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温度太低基本达不到养护的目的,不仅费时间而且废人力。
2、负温养护法 指在混凝土中掺入防冻剂,使其在负温环境下能够不断硬化,在混凝土温度降到防冻剂规定温度前达到受冻临界强度的施工方法。如果面积比较大的话代价也比较大的,而且防冻剂的比例也直接影响硬化的周期效果,不太易控制。
3、蒸汽养护法 将被养护的混凝土构件或结构置于搭设的棚中,如果是不易移动的路面,就在其上面搭建温棚,然后用混凝土养护蒸汽发生器产生的高温蒸汽导入到棚内提升内部温度,以此来进行混凝土的硬化作业。
水泥养护时间和方法?
一般7天
混凝土浇捣和水泥砂浆抹面完毕,要浇水养护的原因:混凝土浇捣后及抹灰工程完成之后,将要逐渐凝固、硬化,这个过程主要由水泥的水化作用来实现,而水化作用必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才能完成。因此,为保证根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在施工后及时进行浇水养护。
养护方法:用温草袋、湿麻袋、湿滑秸和温砂土复盖,并经常浇水使之保持湿润。晴朗的白天每隔2小时浇水一次。
混凝土的浇水养护起止时间:用普通水泥时,浇注12小时后连续潮湿养护不少于7昼夜;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时,浇注20小时后浇水养护不少于14昼夜;对于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和掺有塑化剂的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昼夜。
混凝土快速养护标准?
混凝土养护标准是什么:
我国对于混凝土养护标准是:28天内温度在20±2°C,湿度不低于95%。让混凝土能达到正常硬化。因为混凝土浇捣后,在水泥和水综合情况下会慢慢凝结硬化。而水化是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如果温度湿度不达标,则会出现开裂和破损的情况。
冬天混凝土施工要注意什么:
1、首先,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在搅拌时需要加入防冻剂,而且骨料中不能含有冰雪,并且使用强度高的水泥。同时混凝土在搅拌时,要加热水,骨料也要事先用保温措施,确保出机后的混凝土温度不低于10度。
2、其次最好在就近的搅拌站供料,运输的罐车也要用保温材料覆盖,泵管等都要用保温被等包裹好,避免损失温度,让混凝土能以不低于5度的温度施工。
3、接着浇筑混凝土时,最好选择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进行,分层浇筑,让每层的厚度都不高于40毫米。而且混凝土养护时,要用综合蓄热法,千万不可洒水,确保保温材料撤离后,表面与大气的温差不超过15度。
4、最后混凝土养护时,在出罐、入模等环节都要及时测温,测温点要按规范要求布设。
混凝土的养护标准要求为:温度为20±2°C;湿度不低于95%。
混凝土的养护的目的在于创造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保证或加速混凝土的正常硬化。不同的养护方法对混凝土性能有不同影响。常用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干湿热养护、蒸压养护、电热养护、红外线养护和太阳能养护等。
养护经历的时间称养护周期。为了便于比较,规定测定混凝土性能的试件必须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中国采用的标准养护条件是:温度为20±2°C;湿度不低于95%。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方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混凝土的养护方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