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混凝土多大裂缝需要处理方案?
一、表面处理法。这个是针对混凝土裂缝不大,不严重的情况下的办法,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因此就可以简单对混凝土裂缝表面进行处理。
二、填充法。当混凝土裂缝较宽时,但又不会对结构产生足够的影响,就可以使用专门的修补材料填入。
三、灌浆法。这个方法可适用于上面的两种方法中的情况,而且效果很不错。
四、结构补强法。这种情况是因为承重原因让整个混凝土的结构有隐患,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的这个方法。
混凝土多大裂缝都需要处理方案。在工程上由其是重点工程混凝土如果有裂缝立马下令返工重做。若是遇到不是紧要工程不管是多大裂缝都需要提供处理方案,待审批没问题以才许开工处理,若问题严重者应返工处理,千万别小看混凝土裂缝,应遇事提前通报。
按照王铁梦教授的看法,一般0.3mm以下的裂缝是可以自愈合的,可以视为无害裂缝的。所以,应该说大于0.3以上的裂缝才要处理。当然,这还要看裂缝的成因、位置、深度、发展趋势等。
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注意事项?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
(1)在运输过程中,搅拌运输车应保持低速旋转,单程运输时间应控制在1h内,当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车应加快搅拌2min以上,禁止向混凝土中加水;
(2)在混凝土泵送前,先用适量的水湿润泵车,再用砂浆进行润润泵;
(3)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段分层斜坡式连续进行,分层厚度为400~500mm,不大于振捣棒长度的1.25倍,坡度取1:6~1:10,并保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一层,以避免混凝土产生冷缝;
(4)振捣时,振捣棒移动间距≤400mm,振捣时间15~30s,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左右,当混凝土表面不再明显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充分振捣;
(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如覆盖薄膜、或洒水养护,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散失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收缩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采取哪些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具体措施有差异。
可参考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最主要的是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要超过25度,如果温差过大混凝土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可能出现裂缝,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毁灭性的后果。
在混凝土内部设置排热管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排热管的数量、规格、位置等方案必须经设计部门认可。
混凝土收缩裂缝原因口诀?
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
塑性收缩,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
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缩水收缩。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3%),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
自生收缩,自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负的(即膨胀,如矿渣水泥混凝土与粉煤灰水泥混凝土)。
炭化收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炭化收缩只有在湿度50%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炭化收缩一般不做计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